首页 > 范文大全 >

传统文化作文300字左右(传统文化类高分作文鉴赏)

时间:

(八字标题是高分作文的标配,巧用对比能起到强调作用,而比喻论证是提升议论文文采的一大捷径。另外,标题除了概括力要强以外,吸引力也要够。)

“你是我荒芜的原野上最后的玫瑰。”(开头要简短、有冲击力,引用小众诗句开头能使逼格瞬间提升。这句诗要能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把读者带入该文章的氛围中。)

借以聂鲁达的诗句,正视荒凉的华夏大地和残存的传统文化,不由得让人心生悲戚。(简短的把引用的诗句同文章结合起来。必须要有这一步,不然会让阅卷老师摸不着头脑!)80后及其后辈们对西方文明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陌生,(这句话是在总结材料)折射出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外来的文化冲突已无可避免,这些冲突中传统文化的落败势必引起民族根基的断裂与社会发展的掣肘。而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应对策略已亟不可待。(迅速进入正题,提出中心论点,囊括了三个分论点,语言简洁凝练。记住,开头一定不要东拉西扯,50字以内必须把中心论点亮出来!)

浮世之中,白云苍狗,唯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熄的沉香,需要我们的坚守。

(解释题目里的“浮世”和“沉香”。同时这一句抒情也起到缓冲的作用,使文章的段落长短结合,层次分明。)

古调虽自爱,今人不多弹。(第一个分论点,论述“是什么”和“为什么”。该句出自唐诗三百首,用来叹息传统文化再合适不过了。)传统文化的失落既源自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因为本土教育的匮乏和氛围的缺失。悠悠五千年,中华文化是唯一未被中断未被击倒的古代文明,渡过了大自然的天灾,也抗住了侵略者的铁蹄,却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一波又一波的文化冲击下迷失了。西方的文化渗透需要警醒,而自身的文化匮乏不也令人担忧吗?教育的空白和文化氛围的苍白,使80后、90后们不得不去西方文明寻找缤纷色彩。(又提出了一个比喻性质的对比:“苍白”和“缤纷色彩”。多用修辞,调动五感,让文章更生动。)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第二个分论点,论述“怎么样”。这句诗是高三时从古诗词鉴赏题里摘抄的。写作的积累无处不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传统文化在冲击中落败是可怕的,这势必断裂民族根基、掣肘社会发展。晚清在坚船利炮下国门洞开,而“全盘西化”思潮像鼠疫一样蔓延了人们的头脑,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行为一波未平,数年后十年“文革”的打砸抢烧又酿成灾难。(这属于文科生无耻化用历史教材的语句……历史典故在考场上容易想起来,也很有说服力,但要记住是化用不是完全借用,增添一些修辞描写使文采斐然。)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把北京变成纽约,100年就够了;但把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不可能。”(引用名人名言,不要大段大段抓不住重点,学会一针见血。)民族的根、国家的凝聚力、各族人民的认同感都维系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上,一旦失落,中国的未来难以设想。(将情感调动起来,达到顶峰,接下来立刻提出解决方案。)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第三个分论点,论述“怎么办”。这句苏轼的诗众人皆知,也很贴切。)应对文化危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才是正道。(不论面对什么难题,谈“创新”都是万无一失的。这样的处理略显保守,你也可以提出自己更好的观点。)缺乏创新与时代精神,传统文化不论怎么教,也只会年轻人们不胜其烦反其道而行之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是有益尝试,“故宫淘宝”也是优秀案例,前不久那一句“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引起的续诗热潮,更是让人欣慰。(举例论证。因为是去年的作文,所以素材已经陈旧,一般来说举例还是举时事热点比较好。)国家机器的正向引导、学校家庭的教育熏陶是不够的,传统文化精粹需要各界发挥才智、携手努力。(谈”怎么做“另一个万无一失的办法:分主体。)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诗词开头,站队形)我们从岁月长河中走过,抖落一身风尘,犹能窥见浮世中有一缕沉香的幽芳,萦绕在每个人的耳边唇畔。驱开浮世,我们能与沉香重逢,再不失去。(结尾抒情,适当升华,记住要跟题目和开头照应,不要跑远了。)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最后一次引用诗词,前面已有铺垫所以不会显得突兀,达到余韵悠长的效果。)

唐诗如酒

有人说,唐诗是一幅工笔的花鸟,写意的山水,散透的人物画卷,灵气而耐看,将气质的华丽隐于朴素的文字之后,简约的表达,勾勒着耐人寻味的意境。

但我要说,唐诗是一罐酒,引天上来的黄河水,采楚国的香花美草,吸日月江河之精华,贯天山云海之气势,醮几滴边塞征人的离泪,切几片少妇回首时眼波的忧愁,让贵妃素雅的纤手封装,包裹上宫廷的霓裳玉衣,然后洒上千树万树的梨花,埋在时间的尘土之下,千年后的今天,诗香熏得饮诗的人,酣睡不起。

历史远去了刀光剑影,时间销蚀着一切繁华,盛唐气象渐渐成为隐在人们心底的梦想,华美的诗句闪烁着大唐的光芒。卷帙浩繁的唐诗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兴衰哀乐。在紧张的尘世生活中,选一个古典的黄昏或浪漫的春夜,独处僻静之隅,捧一本古籍,在清茗的氤氲烟气和书香之中,倾听那自远古而来却清晰的声音,让心也随同它飞越时间的沟壑。我们可以看到唐诗在马驿坡下的长恨歌中哀悼,在成都草堂的茅草上飘扬,在长安酒家的杯盏中出售豪情,在浔阳江头琵琶女伤感的眼睛中停留,在霓裳羽衣舞的奢华中掠过,在哀鸿遍野的战场上空徘徊,在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中漫步,在床前的明月光中结成细细的霜……唐诗是历史火化后珍贵的舍利子,闪放着那一时代的强光。没有唐诗就没有盛唐,就没有中华诗词最亮丽的瑰宝。

可以想像,如果没有了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今天的寒山寺钟声将淡泊索然;如果没有了杜牧“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那痛彻心扉的忧郁,今日的秦淮河可能就少了一份醉人的伤感;没有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今夜的月光将失去动人的想象;同样,若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放和“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的欣喜,今朝的美酒就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若没有了杜甫颠沛流离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草堂就失去了广阔的胸襟和沉郁顿挫的风韵。唐诗是诗化的中国,读唐诗恰似与古人的一次情感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绿色交流,在诗句垒起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真谛。

世事沧桑,时间的距离阻隔不了诗香的漫延。张继的寒山寺虽然寄托着他个人科举挫败和羁旅生活的凄凉,但今天的人们依然在寒山寺的钟声里,感受到忧伤在空气中平平仄仄地飞翔;秦淮河在诗人笔下是繁华掩盖不住的苍老,是歌舞升平中掩盖不住的时事哀怨,是一个时代留给知识分子心灵的伤痛,但今天的人们在流光溢彩,游人如织的秦淮河里,依然承继着关于繁华与衰亡的忧患与思考,耳畔依然有千年不散的后庭花在缠绵;走进草堂,就走进了唐朝最伟大而贫寒的殿堂,一个瘦弱的身躯撑起了唐诗的半壁江山,一颗伟大的胸襟,一声震撼千年的“呜呼……”,在今天依然哺育着文化的成长。诗是不变的,唐诗的明月光依然寒彻着中华游子的心灵,让整整一个民族不敢把目光露在夜里太久。

王维的清泉,岑参的早雪,杜甫的伤别,李白的青崖白鹿,王昌龄的秦汉明月……依然在文化里发酵,在民族的血液里奔流。

唐诗是酒。边塞诗是白酒,田园诗是米酒,爱情诗是香槟,婉约诗是茅台,豪放诗是六十度的老白干,送别诗是五粮液、写景诗是啤酒、咏史诗是二锅头、咏物诗是鸡尾酒……

饮诗之后,就踏上了与古人沟通的文化高速路,唐诗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是重要的文化驿站,温柔地啜,或是细细地品,或是豪爽地饮……醉了,就让心灵在李白的山水边或是王维孟浩然的田园中,感受着远古而浪漫的宁静与安祥,自由地呼吸、睡觉、做梦。

“自古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多饮些唐诗,多储蓄些醉人的意境,在平平仄仄的命运中,会多一些洒脱,多一些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