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争分夺秒,与生命竞速!湖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救助机制观察

时间: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毅 通讯员 伍波峰

“如果没有公安和医院这套快速救援机制,我恐怕看不到女儿了……”3月21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康复科,望着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女儿小欣(化名),张丹(化名)哽咽着道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小欣头顶一道10多厘米长的手术疤痕,无声诉说着几个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争夺战。

“警医联动”的速度:3分钟建立医疗小组,20分钟内入院

“您女儿在长芷高速发生了车祸,跟她同行的两人当场死亡,她本人现在正在ICU抢救……”2024年11月30日22时23分,张丹接到怀化市溆浦县人民医院的电话,听闻噩耗,张丹一阵眩晕,“那一下几乎听不清电话里的声音”。

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警察局(以下简称“省高警局”)怀化支队溆浦大队民警邓伟,是事故处置交警。“事发3分钟左右赶到现场,小欣已出现瞳孔扩散迹象。”邓伟回忆,他当即向指挥中心通报伤情,并将大衣盖在小欣身上保持体温。

邓伟说,从事发到将小欣送抵医院,耗时不到20分钟。与此同时,一场看不见的救援已在“云端”启动。

“我们接到省高警局指挥中心通知后,3分钟内组建了医疗小组,来自ICU、骨科、脊柱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的5位专家,根据实时传来的伤情报告进行线上会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公共卫生办公室(医疗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吴静回忆。

依据湘雅专家提供的救治方案,溆浦县人民医院迅速进行首台手术,小欣的生命体征初步稳定,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窗口。

“严重创伤急救要抢‘黄金半小时’。”当日参与会诊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刘劲芳介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的伤员,血液循环、呼吸循环系统往往被破坏严重,尤其是休克后大脑缺氧将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目前,省高警局14个支队均已与属地市州医院签订‘警医联动’协议,106个大队与属地县医院畅通绿色医疗救援通道。一旦发生事故,高速交警全程开道,确保急救车辆半小时抵达医院。”省高警局副局长姚鹏说,湖南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救助机制(以下简称“‘警医联动’机制”)的第一目标,就是与时间赛跑。

确保高效送医的同时,高速交警还从急救知识储备方面“提升内功”。“为了谨慎做好伤员早期处置,我们联合省红十字会、湘雅医院等单位为民辅警培训交通事故伤员急救知识。目前,已有81名民辅警取得‘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证,掌握了创伤救护、心肺复苏等医疗急救基本技能。”姚鹏说。

“警医联动”的延续:患者“接上来”,医生“沉下去”

针对小欣的救治,并未在首场手术完成后画上句号,“警医联动”机制在这场交通事故处置中仍在发挥作用。

2024年12月1日,小欣被转入怀化市的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3天后,小欣进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继续接受救治。两次转院,高速交警分秒必争全程护送。

小欣的主治医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陈鑫回忆,当时小欣面临多处高死亡率伤情,情况十分危急。“通过‘警医联动’绿色通道,小欣入院后很快再次接受手术。5个小时10分钟的手术后,小欣最终获救。”

据了解,2024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与全省公安交警联动进行了17起交通事故的伤员救治。

“警医联动”机制,除了将重症伤员快速送医,即医生口中的“把患者接上来”,还有一个特色,即让医生“沉下去”。

陈鑫说,除了在院实施手术,他还多次赴市州参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急救,“去年6月11日晚,许广高速郴州嘉禾段发生事故,省高警局民警连夜接我到嘉禾县人民医院参与救治,成功挽救2名重症伤员生命。”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要从1年多前说起。”姚鹏介绍,2023年12月11日,省公安厅联合省卫健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紧急医学救援有关工作的通知》,正式建立多部门定期沟通协商和突发事故信息实时互通机制。

“接到突发交通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分级响应。”省卫健委副主任常实介绍,目前已建立省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工作联络微信群,高速交警部门根据重症伤员救治需要,可第一时间联系对口支持的联片指导医院,迅速组织最强力量开展急救。

姚鹏介绍,2024年,通过“警医联动”机制,成功挽救了26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重症伤员的生命。

“警医联动”的优化路径:急救数字化,基金专项化

在“警医联动”机制实施过程中,参与各方也在不断探索提高救治率的路径。

记者从公安、医院、卫健等系统了解到,目前湖南“警医联动”机制主要依赖微信群、腾讯会议等第三方平台,急救信息传递效率受限。

当前,省高警局正联合省卫健委,推进省级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和“高速事故医疗急救”应用开发等。姚鹏说,“我们要学习浙江经验,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能同步传输伤员生命体征、现场视频、最优送医路径等信息,确保医院更快组建救治团队、准备手术设备。”

如何让急救效率“突破极限”,常实提出三点建议:110、120、122三个指挥系统的信息共享联动;院前急救可开发现场伤员伤情判定APP小程序;在高速公路主干道规划设置直升机起降点、打造立体化道路交通事故救援体系。

“警医联动”机制中,作为“背后的救援队”,救助基金的作用不可忽视。

张丹说,小欣出事后一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为小欣垫付了近20万元抢救费用,确保了小欣的抢救有序进行。同时,她也面露难色,“现在花了60多万元,可肇事赔偿款要等小欣出院做完伤情鉴定后才能拿到,真希望基金能够先行垫付更多费用。”

记者了解到,在山西,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为交通事故伤员担保7日内的抢救治疗费用,救助基金适用范围比湖南等地更广,且不设上限金额。比如,肇事车辆虽投保交强险但不属于交强险赔偿范围、承保保险公司在交通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未支付费用、发生群死群伤交通事故等情形,都在基金救助范围内。

姚鹏建议,无论事故大小,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应无差别惠及交通事故伤员,并为经济困难人群兜底,充分发挥救助功能。他同时建议,设立更多的专项基金开展精准帮扶。“举个例子,目前湖南因交通事故致困的未成年人近4000人,去年湖南设立的关爱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公益基金已帮助100余名未成年人。除了未成年人,老年伤员、残疾伤员,也应被关照。”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米莉提出,“警医联动”机制增强了社会应对突发交通事故的能力,提升了公共安全治理的整体效能,为构建韧性社会提供了范例,“如何为这一生命通道装上‘数字引擎’和‘基金底座’,让伤员获得科技力量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守护,是亟需面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