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来如此·对话⑥|“校地企牵手,扶持更多企业‘成龙’”
川观新闻记者 文露敏
以高校为圆心,聚集起一大批硬科技企业群,作为“创新+产业”的“定式”,已有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等成功案例,今年春节前后,“杭州六小龙”的“高校基因”也被广为讨论。
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校地企”模式被认为是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通过“牵手”,扶持更多企业“成龙”?川观新闻记者专访了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总经理助理陈万象。
川观新闻:“校地企”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万象:政府引导、高校参与、专业公司运营,优势互补、各骋所长,最终实现校地企三方共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市场化逻辑促进校地企合作共赢,以专业运营公司为中轴做强大学科技园。
现在回头看,依托专业公司建设科技园,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活力和创造力。当然,也离不开多层级的保障体系,让“校地企”牢牢牵手。比如,我们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政企合力完善基础保障体系,共同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这也成为了我们园区吸引企业落地的特色之一。
川观新闻:在这一模式中,大家分别要做好哪些事?
陈万象:高校要强化资源支撑,政府要做实要素保障,企业要做优运营管理。
首先是高校的学科优势、创新资源、人才供给、成果转化以及校友企业。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到园区实习实训、举行人才列车活动、校企人才联合培养等。此外,举行“科创思比齐”活动,组织专家教授到园区讲述最新科技前沿动态,分享成果转化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协同园区还大力推进逆向创新服务,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产研联动,助力企业创新升级。
政府则要在政策保障、要素支持、市场机会、营商环境以及发展规划上给足支撑。双流区在土地指标获取、建设用地供应上优先配给,先后出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支持政策,从研发投入、人才引进、上规上市等方面,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建立特色园区专题推进会机制,每周举行协调推进会,解决园区与入园企业痛难点问题;联办产业招商活动,助力园区实现“企业满园”等。
运营公司还要在产业组织、双招双育、创业孵化、基金投资、载体建设上下功夫。立园之初,天府园就确定了电子信息行业为主导方向,围绕集成电路与芯片、通信系统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能源电子与装备、 光电子与光机电、智能制造与装备等方向招引、培育企业。同时,除了基础服务,园区还创立基金,关注硬科技和早期项目,助力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