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产业园如何建?西宁答案在这里
在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与直升机成为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空中卫士”,一旦发生地震、洪水等重大灾害,交通受阻,传统救援方式难以快速抵达现场,这时,搭载热成像仪和救援物资的无人机,能够迅速升空,快速侦察受灾区域,定位被困人员;农业生产中,植保无人机宛如农田的“智能管家”,通过预设航线,能够均匀高效地喷洒农药和肥料,不仅避免了人工喷洒的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而且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助力绿色农业发展……这些应用场景和一个词语密切相关,那就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涵盖无人机、通用航空、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低空经济已经成为万亿级“蓝海”。在西宁,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正逐步从概念热点走向实质性发展。如今,西宁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这个产业园如何建?在西宁综保区记者找到了答案。
近年来,西宁综保区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无人机产业的战略机遇,以打造全省低空经济产业园为依托,在深化检测服务、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培育优质企业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探索高原低空经济发展新路径,初步形成设计研发、装配集成、试飞检测、场景应用等领域协同发展的高原无人机产业格局。
有了3500平方米高原无人机行业应用场景展示厅
高原地区地形复杂,空气稀薄,气候条件恶劣,常规作业面临诸多难题,但无人机凭借独特优势,成功开辟出一片极具价值的应用天地,为高原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为了加大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西宁综保区加快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园,探索高原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验基地(试验区)等创新发展模式,搭建涵盖生产研发、设备保税储存、运行检测维修等综合保障服务平台,设立3500平方米高原无人机行业应用场景展示厅,建成轻小型无人机、通用直升机等起降道路,可满足企业低空飞行器临时起降及飞行任务训练需求。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低空飞行器停放、起飞跑道、塔台、低空综合管控平台、无人(有人)载人飞行器等为一体的融合发展产业园,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和运营提供基础保障。
为低空经济这片万亿蓝海注入科技力量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低空经济才能“飞”出新高度。为此,我市加大高原重载植保无人机飞播技术在草原生态治理中的研究等重点科研项目支持力度,退化草地治理项目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积极谋划低空经济产业科技攻关项目,重点支持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对青海河湟谷地潜在滑坡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等项目研究,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同题共答机制,共同开展无人机定位精度、避障技术优化、探测与识别技术提升等技术研究,打造低空经济产品体系。
拓展更多低空应用场景
救援、农业、旅游、监测……低空经济为人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全新视角。
我市围绕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立足全省地域广阔、地形多样、河流纵横的良好自然条件和旅游资源丰富、网红景点众多、应用场景丰富的资源禀赋,深挖特色应用场景,布局打造文化旅游、环境监测、农林植保、低空物流、光伏电站巡检、应急救援、电力巡检、交通监控、森林草原巡查、短途通航等10余个场景应用,梳理形成无人机供给目录,加大产品推广应用,推动西宁低空经济产业在全省先行先试、落地实施。
“这些应用场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构建起低空经济的生态网络,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升级,还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乃至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带来无限可能。”西宁综保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培育低空经济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
在综保区,青海炫飞、青海疆泰等低空通航领域行业标杆企业的纷纷入驻也从侧面反映了西宁在低空经济这一领域中的巨大潜力。
为了充分发挥西宁新材料、新能源、云计算等重点产业先进制造优势,我市加快培育一批低空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山东航科、青海炫飞、青海疆泰等低空通航领域行业标杆企业,挂牌成立全省无人机行业协会,驻会会员达20余家。同时,与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因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陕西省无人机协会、甘肃省无人机教培中心等行业机构积极对接,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争取更多优质企业及项目落地。
全力打造低空经济新时代的人才引擎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低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为此,西宁综保区建成无人机型展示、科普教培等可观、可感、可运用推广的实景观摩场景,设立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考试点(CAAC)、全省无人机教培中心基地,开展无人机技能等级认定培训、行业应用岗前技能培训、青少年无人机科普教育等,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全力打造低空经济新时代的人才引擎。
在综保区无人机教培中心基地,一群学员正全神贯注地聆听导师讲解无人机的飞行原理。导师一边在白板上绘制着无人机的内部构造图,一边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动画演示,将复杂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综保区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道:“我们还积极搭建竞赛平台,组织开展‘畅想低空经济未来 放飞科创明日之星’——2025年西宁市首届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以赛促学、以赛代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记者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