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去哪儿:除了新车,上海车展还看什么?

时间: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开幕,展会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参展国别范围更广,规模再创新高。

除了首发新车,今年的上海车展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

记者观察到,在智能技术持续赋能汽车产业的今天,业内面对众多技术成果,多了一份理性思考,更加关注智能化与安全性进一步共融。“电动化时代,做千匹马力已经非常容易,消费者在追求性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驾驭性能。”莲花集团CEO冯擎峰认为,面对智能技术,上限是乐趣,下限是安全,这是要守好的底线。

同时,坚持国际化合作与产业链自主可控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课题。一直以来,汽车行业通过高效的跨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当前,面对关税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自主可控势在必行。

“汽车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想要在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技术和品牌协同发力。”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未来,要在芯片、算法、工具软件等方面持续投入,实现产业自立自强。

芯片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底座。今年车展期间,主办方专门设立了“中国芯展区”,在这里,几百家中国芯片企业的自主研发产品得以展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介绍,这正是希望向产业传递信号,即中国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服务产业,更能够支撑未来经济社会实现更好发展。

车展开幕第一天上午,从事高速通信芯片领域的本土企业裕太微的展台迎来几波采购商。“目前,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上车,但我们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裕太微车载事业部总经理郝世龙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更多国内芯片厂商参与,要不断加大研发、人才方面投入。

在智能悬架企业戈尔德的展台,记者了解了企业同江苏大学研发的最新成果——尨駦悬架1号,通过车轮动力吸振与高频反共振减振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乘坐舒适性。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陈士安说,面对关税挑战,要依靠成熟的产业链和科技附加值高的产品去赢得市场。

不容忽视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跨国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在上海车展通过首发本土化产品、公布重磅投资计划,向中国市场传递了深度参与、长期深耕的坚定信心。

“我们处在一个变化非常快的环境,新技术不断涌现,如果每个人都单打独斗,发展将变得更加困难。”在博泽集团前瞻研发高级副总裁Johannes Schulz看来,当前,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获得成功。

据了解,今年也是这家诞生于德国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三十周年。“中国汽车市场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参加上海车展的原因。在这里,既要展现我们的在华布局,更要直面本地市场的挑战,这是必经之路。”Johannes Schulz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