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持续提升行政效能 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太原市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发布

时间:

市县两级办理“证照分离”涉改事项,惠及5万余家市场主体;厘清执法边界,市级45个执法主体共梳理出6143项执法事项;在全省率先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领域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成功调解纠纷400余件……在日前发布的太原市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中,“晒”出2024年我市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取得的成效。以法为纲,崇法善治,我市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无需确认签字,全程网上办理,去年7月,坞城街道居民李女士率先享受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的便利,公安小店分局坞城派出所户籍民警当天为李女士寄出孩子的户口页,办结全市首例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落户业务。过去,办理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需父母线下签字确认,落户需向公安机关提交出生证纸质副页。如今,通过电子证照、人脸识别等功能实现全流程网上数据核验、信息互认,无需办事群众签字确认和提供纸质材料。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我市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6项重点事项实现线下运行,15项实现线上实质运行。此外,对照《山西省6类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对1151个事项逐项梳理确认,确保“清单之外无事项”,并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去年一年来市县两级共办理“证照分离”涉改事项52204件,惠及市场主体5万余家。全面实施部门联合“一业一查”双随机监管,联合部门覆盖率、抽查结果公示率均达100%。

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没想到一次就全办妥了!”在尖草坪区政务服务中心,事事顺货运部店主老郭顺利拿到营业执照和特种设备登记使用证。从网上实名认证、登录注册、申请申报,到线上受理、加紧出证,在“证照联办”集成服务模式下,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一证一照办理,实现“开门便开业,准入即准营”的办事需求。

小店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梳理高频主题场景“证照联办”事项参考目录,对商超、餐饮、文娱、住宿四类办事场景,实现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审批流程同步办理、无缝衔接,相关事项“一次申报、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让市场准入准营更加便利化。

营商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我市优化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平台,企业新登记注册全程网办的应用率达93.99%;试点“企业安静期”制度,主动服务、无事不扰,护航企业安心发展;开展“行政处罚+信用修复+风险防范”工作,帮助企业以最快速度修复信用;建立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推行首违不罚、柔性执法;成立民营经济法治服务中心,为民营经济主体提供全周期法治服务保障。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行政执法的效果如何,影响着人民群众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切身体验,反映着政府依法治理能力的高低。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四季守护 铁拳出击”专项行动、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等,2024年共查办各类案件6760起;市公安局侦破食药环案件255起,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市完善执法事项清单,明职责、厘边界,市级45个执法主体共梳理6143项执法事项。对全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全面评估,动态调整赋权承接事项,截至目前全市101个乡镇(街道)平均承接执法事项32项。

涉及行政执法的关键环节,以小店区和古交市为试点,建设县乡合法性审查中心,探索形成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决定、重大行政决策、合同及村级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处分、集体产权改制等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工作机制,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资源惠及民生

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最广泛的参与者。市司法局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率先建立59个观测点,并编制太原市公民法治素养基准通识版手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定制法治教材,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精准普法落地有声。

深入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积极组织“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宣传、基层矛盾调解。在全省率先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领域矛盾纠纷化解专项工作”,排查安全隐患,就地化解矛盾,成功调解纠纷400余件。

目前,我市共聘请村居法律顾问律师713名,培养“法律明白人”6105名,联动全市1638个人民调解组织、1万余名人民调解员,聚焦基层治理痛点、民生权益堵点和经济安全风险点,结合各自工作领域、政策法规和自身经验,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确保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激活基层善治活力。记者 辛 欣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