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条例》5月起施行

发布会现场
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玉溪将有法可依。4月22日下午,开屏新闻记者从《玉溪市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条例》(下文简称《条例》)颁布施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实施。

易门绿汁(资料图)
作为云南省首部工业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它的出台不仅填补了省内相关领域的立法空白,更标志着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迈入科学系统、规范有序的全新阶段,为传承工业文化基因、挖掘工业遗产价值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易门铜矿的历史沉浮与立法守护
易门铜矿的历史悠久,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绿汁的铜矿开采就有一定规模。新中国成立后,易门铜矿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三家厂、凤山、里士、起步郎、老厂、狮子山、梭佐七座大中型矿山,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八大铜矿”之一,高峰时期矿山工人达3万余人。但随着铜矿资源的逐渐枯竭,矿区经济开始下滑,2002年易门矿务局改制并陆续迁出绿汁镇、部分矿山关闭或转向,大量工业遗存处于荒置状态。

易门绿汁(资料图)
这些工业遗存见证了三代奋斗者在绿汁江畔接力发展工业、创造辉煌的历程,是工业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兼具着重要的科技价值、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2020年,易门铜矿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其中,木奔选厂、易门矿务局机修厂、木奔变电站、矿务局客车库、木奔大桥、吊桥、苏联专家楼、绿汁电影院、重型铁板给矿机、旋回破碎机等设备、铸件木模被认定为核心物项。

易门绿汁(资料图)
伴随着绿汁镇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集镇规划建设与工业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为破解这些难题,2024年,省、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入了立法工作计划,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历经多次论证和修改,最终出台《条例》。
筑牢法治屏障,激活工业遗产动能
《条例》共14条,围绕“保护什么,谁来保护,怎么保护和活化利用”进行相关制度设计,兼顾了国家工业遗产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

易门绿汁(资料图)
在保护方面,明确了政府及其部门、工业遗产所有权人的保护责任,确保核心物项不受损害。同时,《条例》明确: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工业遗产标志和其他工业遗产保护设施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在工业遗产或者保护设施上涂污、刻划、张贴、攀爬的,责令整改;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工业遗产的,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条例规定,由易门县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给予处罚。

易门绿汁(资料图)
在利用层面,《条例》鼓励多元活化利用模式,支持开展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发工业旅游、建设工业博物馆、工业文化产业园区、培育研学实践基地等,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易门铜矿国家工业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开屏新闻记者 李春丽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林舒佳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