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蹚出乡村振兴致富路
近年来,巢湖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以苏湾镇坊集社区、柘皋镇汪桥村、散兵镇佛岭村为代表的乡村,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激活集体经济“新动能”,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共富路”。
苏湾镇坊集社区:“芹”劳致富振乡村
走进苏湾镇坊集社区小蔡村,成片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棚内芹芽长势喜人,青青的叶片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正趁着晴好的天气将芹芽依次挖出,再把芹芽根部的泥土进行整理、清洗干净……一把把捆扎好的芹芽便准备装车销售。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合作社,技术有指导,销路有保障,收入也稳定了。”正在大棚里忙碌的农户王大姐笑着说道。
坊集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村集体与27位社员共同投资成立了“巢湖市司集乡味泷农业专业合作社”。去年,坊集社区经济合作社共种植了3亩芹芽试验田,吸纳周边10余名脱贫户、监测户务工就业,与社区20余名芹芽种植散户达成统购包销合作意向,预计销售收入可达30万元,村集体增收可达6万元。
“我们‘司集芹芽’一直以鲜美著称,但产量和销售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去年,镇上带着我们27名社员先后前往巢湖学院、庐江县白湖镇芹芽种植基地学习先进技术,又对周边无为、庐江等地的芹芽种植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这坚定了我们发展好‘司集芹芽’的信心。”坊集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道。
近年来,针对司集芹芽种植和销售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苏湾镇党委、政府积极想对策、拓销路,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方式,以合作社种植实际收益带动周边种植大户,将过去零散种植转变为规模型经营,用实践成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柘皋镇汪桥村:“小菌棒撑开致富伞”
“刚才在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上,已经告知大家关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方案,大家议一议,落地可有困难?”汪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国生开门见山,抛出议题。
“还是没影的事,大家都怕担风险嘛!”村民王光才坦率发言。
“万事起头难。就像咱村里榨油的,头榨要是质量不好,第一下没打响,那就不好办喽。”村民王顺虎说出心中的顾虑。
问题摆在桌上说开后,村民心里的疙瘩渐渐解开,接受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方案。“咱们先干起来,看长远、算大账!”“我愿意出1万元入股!”看着大家踊跃表态,钱国生也有了信心,“那就按固定分红的模式先试行。”
2024年9月5日,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热烈讨论中,汪桥村确定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思路,商定菌棒生产制作销售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先行项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2024年菌棒生产项目中的生产设备31万元入股,最终合作社共有13名社员以资金入股合作社。
1月16日下午,巢湖市汪桥山水农业专业合作社股东会议暨年终总结大会在柘皋镇汪桥村食用菌产业园内召开,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体股东及部分村民代表、脱贫户参加。此次会议,让全体股东享受到入股带来的红利,提前过新年。
“这么快就有收益,还拿到了分红。本以为回报没这么快,没想到短时间就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都是党组织的功劳,跟着党组织和合作社,往后的好日子真是看得见、摸得着,肯定越过越有奔头!”家住汪桥村六甲王村民组的王大爷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
此外,汪桥村还坚持走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进一步做好特产文章、开办好农家乐,融合汪桥村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集农业生产、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观光旅游时尚新高地,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内容,增加了村民收入。
散兵镇佛岭村:“党建+产业”,激活发展新引擎
“没想到跟着合作社干,还能拿到这么多分红!”冬日暖阳下,散兵镇佛岭村会议室里,刚刚上台领到分红的郑宏桂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合作社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很快就产生了收益,这次人均领到近650元的分红款,大家能够开开心心过大年。”佛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孔德敏说。
2024年以来,散兵镇佛岭村为有效解决发展空间小、增收渠道窄等堵点,坚持党建引领,试点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在全镇率先试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实现强村富民“双赢”。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7.06万元、经营收益61.98万元。
“以前自己单干,风险大,效益也不稳定。现在加入了合作社,大家一起干,技术有保障,销路也不用愁,收入比以前高多了。”合作社成员王大叔说道。
佛岭村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巢湖市将坚持把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力盘活农村各类资源、激活各类生产要素,着力撬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力引擎”,持续推动农村产业振兴、集体增收、农民致富。(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