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滕州龙泉街道:走出“小家” 文化赋能共建和谐“大家”

时间:

去年以来,滕州龙泉街道以文化为引领,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全力推进文化社区建设。从樱花苑社区的“樱心乐园”到荆泉北路社区的24小时智慧图书馆,从文化养老到“五社联动”,街道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与多元联动,探索出一条文化与社区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居民打造了一个个充满活力与温情的精神家园。

打造“文化引领”治理模式 和谐社区一路生花

“以前总觉得社区文化活动比较单调,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下楼就能参加各种活动,孩子放假还有专门的寒暑假课堂,真是把服务做到了心坎里。”樱花苑社区居民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街道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城市书房、文化广场等资源,打造了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文化阵地。不仅设置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文化活动室,还特别打造了“书画室”“科普馆”“朗读亭”等特色空间,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樱花苑社区以“樱心乐园”文化品牌为引领,打造了“樱韵康艺”“樱风逸管”“樱姿舞韵”“笛韵悠扬”等7个社团,开设柔力球、交谊舞、电吹管、长笛、民族舞、太极拳、八段锦、形体舞等十余项课程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与。以家社共育为切入点,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打造“樱心屋”“樱彩剧场”“墨子书院”等多个功能空间,定期组织开展家庭互助小组交流会、心理健康讲座、和悦亲子读书会等活动,构建家庭与社区联动的育人新模式。

“我们一直致力于将社区打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活力、有内涵的大家庭。近期,社区‘落樱成蹊传文脉 芳苑流觞聚邻心’第一届社区文化节暨‘樱心乐园’社团成立一周年活动圆满结束,这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们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聚心’理念的具体行动。”樱花苑社区党委书记杨芳说。

解锁“文化养老”幸福密码 桑榆有为焕新“银龄”

滨江社区书法班的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挥毫泼墨,展示中国书法的笔墨横姿;戏曲班的学员们则通过表演经典剧目,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此外,旗袍走秀课程也深受中老年女性喜爱,学员们在舞台上展示优雅的仪态,传递了传统女性服饰文化的柔美。街道积极探索老年教育与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挖掘本地文化人才资源,组建“龙泉文化能人库”,与老年大学合作,开设书法、合唱、戏曲、旗袍走秀等课程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退休后,我的空闲时间很多,但总不知道干什么。自从社区开设了合唱班,我就有了好去处。而且我女儿、女婿都是专业的,现在他们也成了志愿者,还常去给学员们上声乐课,现在日子过得可充实了!”70多岁的滨江社区居民张阿姨开心地说。

助推“数智赋能”社区建设 文化体验“智”效并举

街道积极探索以文化为引领、以服务为核心的文化社区建设新模式,持续聚焦数字赋能文化社区建设。坚持以服务群众为中心,以“为民、便民、利民”为落脚点,持续优化社区资源配置,打造“互联网+图书馆”的阅读模式,以荆泉北路社区为试点,建设24小时社区智慧图书馆,为居民提供24小时全天候读书借阅,并实现全市图书馆数据互联互通、通借通还,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借阅。

“咱街道这几年在文化社区建设上下了大功夫,这个智慧图书馆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大便利。以前孩子想借书、看书,得等图书馆上班时间,现在不管啥时候,只要有空就能来借书、看书,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都更高了。”荆泉北路社区居民谈到24小时社区智慧图书馆时开心地说到。

汇聚“多元优质”文化资源 文艺公益相得益彰

街道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坚持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整合共建单位、志愿服务队伍、爱心商家、群众组织等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义诊、政策宣传、公益培训等惠民服务,为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提供恒常活力。

“参与社区共建不仅提升了品牌美誉度,更让我们真正融入了邻里生活,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价值。”一位爱心商家负责人表示。街道创新“公益+市场”的文化服务模式,通过社区“搭台”,商户、志愿者“入驻”,群众“赶集”的形式,形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公益商家联盟”三位一体的共建共享服务新模式。探索文化社区+美德信用新路径,拓展美德信用积分应用场景,吸纳商户成为“美德信用合伙商家”,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引入专业力量,让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样。

(大众新闻记者 孟令洋 通讯员 孔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