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十连冠” 辉映军民情
汾河之畔,双拥花开。太原是一座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日前被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沉甸甸的荣誉,见证了“军民团结一家亲”的丰硕成果和源泉价值。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军民守望相助,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太原做法”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提供了范式样本。
一
有一种精神,叫支前。
走进阳曲县侯村乡店子底村的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处处可以感受到支前精神铸就的丰碑力量。
支前精神是爱党拥军,将赤诚信仰融入血脉。回望解放太原战役,阳曲人民踊跃支前的情景历历在目。“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他们坚信党和军队是人民的依靠,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追随。一份信念坚如磐石,穿越时空,始终与党同心、与军同行,在新时代双拥共建事业中弘扬延续。
支前精神是无私奉献,将个人得失抛诸身后。在解放太原支前纪念馆里,30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资料和百余件革命文物诉说着当年的故事。阳曲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甘愿为集体利益倾其所有。一份奉献朴实无华,激励太原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支前精神是艰苦奋斗,以坚韧意志直面困境。面对物资匮乏、环境艰险的条件,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支前忙,组织运输队不停为前线驮运武器弹药、粮草等物资,用汗水与热血奠定胜利根基,用勤劳双手开辟发展之路。一份坚韧熠熠生辉,激励太原人民攻坚克难,推动转型发展,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接续奋斗。
二
有一种合力,叫同心。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进入新时代,太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初心不改,机制一新,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
同心意味着官兵可安心。太原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对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有力维护。转业军官100%安置到公务员岗位,随调家属实现全部对口安置,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也得到全面落实……真正做到让官兵“后路”放心、“后院”安稳、“后代”无忧。
同心意味着社会有爱心。企业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各界踊跃投身双拥工作。作为双拥示范街,钟楼街50余家商户悬挂“拥军门店”标识,通过医疗拥军送健康、餐饮拥军送实惠、文创拥军送情怀等多元方式,发挥良好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社会化拥军工作。各行各业发挥自身优势,为军人送上特惠政策,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同心意味着守护这初心。从政府主导制定政策,到社会力量积极响应参与,太原双拥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教育、医疗、税务、科技、金融、文化、体育等领域纷纷加入,持续在解决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形成军地合力、军民同心的良好局面,对社会和谐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
有一种文化,叫双拥。
当双拥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城市角落,融入到市民人心,才能让人感知一座城市的英雄风貌和红色气质。
双拥文化链体现在具体具象。太原以重大节日为契机,举办隆重纪念活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多元宣传阵地,融合开展双拥教育。通过拍摄舞剧、创作情景剧、编印书籍等艺术形式,拓宽双拥宣传维度。双拥工作成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社会行动。
双拥文化链体现在日常经常。太原持续升级“113”双拥主题公园、街道、社区宣传阵地,利用户外电子屏、楼宇灯光开展春节“亮屏”双拥主题灯光秀,在地铁2号线打造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列车,双拥文化由表及里,深度融入城市。市民在日常生活里耳濡目染双拥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双拥文化链体现在心坎心间。太原坚持发展不忘拥军、平时不忘战时,厚植军民鱼水情怀,用心用情为部队和官兵办实事、办好事,将“军爱民、民拥军”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社会共识,凝聚起军民团结的强大合力,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筑牢情感根基,让军政军民团结成为城市的意志力量和精神禀赋。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荣获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是高光时刻,也是崭新起点。我们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军地合力,军民同心,推动双拥工作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之花将在英雄城市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