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登上央视了!候鸟迁飞的“黄金驿站”——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万鸟迁徙舞翩跹,每年的4月1日为“国际爱鸟日”。今天,央视新闻特别节目《神奇动物在这里》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秘候鸟迁飞通道的“黄金驿站”。60多万观众跟着镜头随候鸟一起穿越云层,探寻飞羽振翅下的绿水青山。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的中东部,是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停歇站,也是候鸟们必经的十字路口。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候鸟都会从此处飞过。保护区自今年3月3日开始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可爱的候鸟。直播中,翩翩起舞的候鸟与保护区的春景相互交织,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美不胜收。



在节目里,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科科长高文华做客直播间,向观众介绍了保护区春季候鸟情况和东方白鹳的生存现状等。

据介绍,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19,587公顷,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野生动物湿地类型。它主要保护对象有白鹤、丹顶鹤和灰鹤。包括东方白鹳、大鸨和金雕等1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在今年3月8日抵达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达之后开始筑巢。据保护区的记录显示,从1985年到2000年,东方白鹳在这里有繁殖的记录。从2000年开始,东方白鹳在保护区停止繁殖。直到2022年,保护区才再次监测到东方白鹳,并重新回到这里进行繁殖和归巢。


为了更好地保护东方白鹳,保护区进行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目前湿地面积明显增加,已经形成大小湿地50余处。同时,保护区根据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处筑巢的习性,在保护区内搭建17处人工招引巢,从2022年开始向东方白鹳投放食物,更好地保护东方白鹳的繁殖和觅食。


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外,还有白鹤、青头潜鸭等珍贵的国家保护动物和鸟类。在今年春季的监测中发现青头潜鸭的数量最大集群达到20余只。这是保护区有史以来拍摄到最多的一次。据了解,青头潜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危物种名录,根据IUCN2019年的名录,全球数量大约为700只。

目前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将迎来候鸟北归的高峰期,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加强对湿地周边的巡护以及宣传。每年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都能接收到长期迁徙受伤的鸟类,或者误食食物而受伤的鸟类。保护区不仅做到确保疫病鸟类及时得到救治,还最终实现科学放归。
随着气温转暖,环境优美、食物充足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迎来大批候鸟迁徙高峰,让我们共同加入保护鸟类的行列,静等“好朋友”的到来……
图文:记者 伊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