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羊口镇通过羊肚菌种植,焕发乡村振兴新“蘑”力

寿光融媒讯(记者 张春萍 通讯员 段云鹏)气温回暖,羊口镇南宅科村种植户的菌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撑起褐色的“小伞”,不仅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更解锁了盐碱地特色种植产业发展的致富“密码”。
据了解,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和药用菌品种,被称为“菌中之王”,因菌盖表面凹凸不平、状如羊肚而得名。4月14日,记者走进羊肚菌种植大棚,只见整齐的田垄上,一朵朵羊肚菌错落有致地散落在菌垄里,洁白的菌柄顶着灰褐色的菌盖,鲜嫩肥厚、菌香沁人。种植户王继鑫正小心翼翼地采摘成熟的羊肚菌,确保每一朵都是最佳品质。
“实践证明,咱羊口这个土质很适合羊肚菌的生长,产量和个头大小都不错。而且盐碱地种出的羊肚菌肉厚味浓,其口感和品质更接近于野生。”王继鑫说。
羊肚菌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但对种植环境尤其是土壤酸碱度要求很高。初次种植就喜获丰收,大大激发了当地村民想要依托产业致富的热情。“我来跟着学学技术,下一步也想种上两个棚。”羊肚菌的“蘑”力,吸引了众多前来取经的村民。谈起小小的羊肚菌,话语间透露出满满的信心和希望。对此,王继鑫毫无保留地介绍经验、传授技术。他表示,羊肚菌从播种到采摘,不用一点化肥农药,亩产量预计能达到1500斤左右,一茬下来,亩产效益能达到四五万元。
南宅科村羊肚菌的种植成功实践,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据羊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羊肚菌的废料是个“宝”,可以用于蔬菜生产,所以采收结束后可在空档期种植瓜果蔬菜,实现“菌菜合种”,大幅度提升土地使用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在大棚建设、平田整地、菌种栽植、施肥采摘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参与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