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读创今日荐书 | 中国神话背后的现实原型是怎样的?

时间: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女娲补天补的其实是历法?

逐日的夸父的原型是大树?

九尾狐实际上是星宿的符号?

在《中国神话求原》这本书中,上海海关学院教授尹荣方探究了30多个中国神话故事,通过严谨的考据和缜密的分析,为读者展现了中国神话背后的现实原型,并指出中国神话其实是古人的科学探索,蕴含着丰富的古人智慧。

资料介绍,本书作者尹荣方长期从事民俗、历史、先秦文化研究,对中国古代神话、语言文字、名物训诂、天文历法、《山海经》等用力尤勤。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发表有关中国神话的文章,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讨论。

《中国神话求原》

尹荣方 著

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5年3月

据了解,《中国神话求原》是在2003年出版的《神话求原》一书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由于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所论述的神话、传说论题涵盖面较广,不同的读者大约总能在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论题。同时,本书对众多的论题都用通俗易晓的语言作出溯源性的阐释,这种阐释具有较大的原创性,所以出版后吸引了不少读者的注意。近年来,尹荣方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天上,此次再版的《中国神话求原》在保留原貌的同时,新加入的篇章,多篇涉及古代天文学。

尹荣方介绍,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与上古历史交织在一起,难解难分,学术界向来有“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的不同说法。“我的总体思路,是认为上古一些圣王的历史记载,可能未必真有其人其事,从这个角度看,我属于神话历史化一派。”尹荣方说,他虽然相信神话常常构成我们的历史,但同时他认为,中国上古神话历史化的过程,绝非毫无来由的随意虚构,而往往或是由“语言的疾病”讹成;或是由对传说对象的想象而成,所以它建立在某种现实基础之上。从这个角度看,神话中也确实含有历史,这是神话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原因之一。或者可以说,上古的不少神话传说,又是由真实历史造就的。

例如,对于“大禹治水”,尹荣方在书中将它的内涵置于上古农业生产的“沟洫制”的现实中,随着思考及研究的深入,他发现大禹治水尚关乎上古人民“规天划地”的伟大业绩,具有创世的意味。尹荣方指出,学者吴晓东发现《山海经》“大荒经”的“大荒之中”的“山”恰好是二十八座,将它们与天上二十八星宿对应。而他在研读《尚书·虞夏书》的过程中,发现《禹贡》叙述禹“导山”也恰好是二十八座,且这二十八座“山”,从前的星家明白无误将它们与天上二十八星宿一一对应,加上禹导山的顺序与天上银河起没于二十八星宿的行径完全一致,于是他作出推断:上古星家(也是史家)在构筑天地结构、制定历法时,是以银河作为坐标体系的。这一发现揭示了所谓的大禹治水的“真相”。“尧、舜、禹时代的‘大洪水’是一种隐喻,即混沌时代的隐喻;大洪水得到治理,意味着混沌被克服,时间、空间的次序得以建立。古人克服混沌,天上的银河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这就是大禹治水神话产生的现实基础。上古圣王(我相信是殷人),通过观测天上的日月星辰,包括对银河的观测,掌握季节运行的规律,制定了历法,获得了‘地平天成’的效果。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但它后来演绎成了尧时,出现淹没大地的滔天洪水,鲧、禹父子或用神奇的‘息壤’治水,或开山浚川,或化身兽类,或得到神兽的帮助,通过十三年艰苦卓绝的治水,才最终平息了水患,等等。这不是史实在传承过程中发生变异,造就了包括很多神话细节的种种‘治水’神话吗?”尹荣方强调,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的确是与史实交织在一起,互为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尹荣方说,从大禹治水关乎上古圣人以银河为坐标系统而“规天划地”的事实,我们自然会联想起古人津津乐道的河图、洛书之类的祥瑞。在书中,他将河图、洛书的本质视为历法,取象于江海洄游性鱼类——鲟鱼及龟鳖类水生生物。“今天来看,似乎并不全面,但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古人观察银河以及揭示二十八星宿出没以制历的事实,可以让我们对河图的原型,以及它为什么出现于黄河,由龙驮至,为什么成了祥瑞等,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了。因为天上的银河起于心宿、尾宿之间,心宿、尾宿是龙星的组成部分,也是古人据以制历的重要星象,所以河图、洛书大约也关乎原始的星图。黄河是天上银河的分野,根据天地对应的原则,于是‘龙负图’的传说就产生了。‘洛出书’的形成机制相同,它关乎银河中的另一重要星象——龟宿。”尹荣方表示,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似都能在《山海经》找到相应的源头,所以研究上古神话传说,不能不涉及《山海经》,而《山海经》神奇光怪的外貌掩饰不了它叙述“开天辟地”的创世实质。同时,研究中国上古神话也离不开对经学原典及其注疏的研读。

温州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小盾认为:“本书的神话考原工作,有新意,有体系,可以积极地推动新的神话学范式的建立。它所阐述的关于神话语言和神话具象性的理论,以及关于农业民族神话以生产节奏为中心主题的理论,尤其具有解释力,覆盖了较大范围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