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车企智驾“贴身肉搏” 激光雷达企业成“香饽饽”?

时间:

本报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车市竞争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已然成为行业普遍共识。进入 2025 年,随着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纷纷亮出自己的智驾战略,这一论断得到了更加切实的展现。

今年2月,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计划将高阶智驾下沉至10万元以下的车型,打响“智驾平权”第一枪。此后,长安、吉利、奇瑞等相继推出各自的智驾方案。

而在车企的智驾“贴身肉搏战”中,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的关键传感器之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市场需求在持续增长。如此背景下,激光雷达企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华福证券研报指出,智驾平权将带来激光雷达需求的台阶式增长。数据表明,10万—20万元级别的新能源汽车是市场的主流消费区间,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若激光雷达在此区间车型上实现标配,市场普及速度将快速提升,并打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聚焦于市场竞争,当下的激光雷达行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以2024年为例,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技术、图达通等激光雷达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九成。

除车载外,不少激光雷达企业也将视角聚焦到机器人领域。针对智驾技术全面普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公司跨市场发展的考量等问题,3月31日—4月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分别以致电致函的方式联系禾赛科技、图达通等方面,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复。

激光雷达产业发展提速

作为全球汽车行业公认的“高阶智能驾驶元年”,2025年年初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主流车企对外发布新一代的智驾战略、技术路径等各种信息。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竞争日趋激烈。

比如,奇瑞在3月18日发布猎鹰智驾系统,涵盖猎鹰智驾200、猎鹰智驾500、猎鹰智驾700、猎鹰智驾900四个版本。据悉,奇瑞2025年的全系车型都将搭载猎鹰智驾系统。

不久前,极氪千里浩瀚智驾发布三大核心科技成果,行业首创、全球首发G-AES通用障碍物连续自动避让功能,行业首个满血版车位到车位和面向未来的L3级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而在车企智能化驾驶技术角逐日趋白热化之际,曾因“价格高昂”“应用小众”而备受质疑的激光雷达,凭借其超高清感知精度与全景环境建模能力,在暴雨、浓雾等极端场景下展现出的卓越稳定性,正获得越来越多主流车企认可,从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激光雷达搭载情况如何?盖世汽车研究院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库的统计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标配量超过136万辆,搭载率由2022年的0.5%增加至2024年的6%。

对于激光雷达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表示,目前,大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离不开激光雷达的辅助,它们主要采用“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的解决方案。不过,也有少数车企,如特斯拉、极氪、小鹏等,选择采用纯视觉方案,主要依赖摄像头与AI算法实现环境感知。“在当前阶段,随着智驾平权的推进,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也会持续攀升,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此外,华福证券研报也指出,2025年,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颠覆性的变革,“全民智驾”时代加速到来。继2月10日比亚迪发布智驾平权方案后,国内各大车企快速跟进,推进智能驾驶功能普及,吉利、奇瑞等大厂的跟进意味着全民智驾的到来。“在这场变革中,激光雷达作为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张翔称:“激光雷达行业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升级。产品形态从最初的机械式,逐步向固态、半固态及相固态方向升级。每次技术升级,都可能重塑市场格局,催生新的行业巨头。”

逐渐形成垄断格局

激光雷达行业正逐渐形成垄断格局。盖世汽车研究院乘用车智能驾驶配置数据库数据显示,2024年,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华为技术、图达通四家公司的合计市场份额超过99%。

“激光雷达行业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当头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时,其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会随之降低,利润则会相应提高。长此以往,行业门槛会不断提高,市场格局逐渐稳固,新企业进入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从这方面来看,激光雷达行业与动力电池行业具有相似性。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会形成少数企业主导甚至垄断的市场格局。”张翔补充道。

禾赛科技2024年全年营收20.8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营收7.2亿元。全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501889台,同比增长126.0%;其中第四季度交付量达222054台,同比增长 153.1%。

国内市场,禾赛科技ATX正被众多主机厂客户规划为 2025 年量产车型的标配。截至目前,禾赛科技已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据公开数据,2024年中国市值最高的10家汽车制造商中,有9家已经与禾赛科技达成了量产定点合作关系。

3月31日,速腾聚创也对外发布了2024年业绩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总收入约为16.5亿元,同比增长47.2%。经调整净亏损约为3.96亿元,同比下降约8.9%。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速腾聚创已成功取得28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95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并为12名客户的32款车型实现SOP(Start of Production,生产启动)。与此同时,速腾聚创与全球310多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2024年,来自用于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的销售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币7.77亿元增加至13.35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1.8%。

记者注意到,成本的下降,或是激光雷达得以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家激光雷达企业推出了千元级别的产品。在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速腾聚创执行董事兼CEO邱纯潮接受采访时就指出,过去10年,激光雷达价格从七八万美元降至如今低于200美元。

对于激光雷达成本的降低,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激光雷达成本下降将极大地改变激光雷达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成本的降低意味着更多的车企能够负担得起激光雷达,这将促使激光雷达市场迅速扩大,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进入,加剧市场竞争。同时,成本的降低也将使得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普及率大幅提升,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卡位机器人赛道

面对火爆的机器人赛道,很多企业都在跨界布局。车企方面就包括特斯拉、上汽、奇瑞、小米等,零部件企业包括均胜电子、三花智控等,激光雷达企业同样也在深耕机器人赛道。

“我们已将激光雷达硬件和感知解决方案应用用例广泛扩展到汽车行业以外,如农业机器人、检测机器人、物流机器人、V2X解决方案和真值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们已为机器人及其他非汽车行业的大约2800名客户提供服务。”速腾聚创表示。

在出货量方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用于机器人及其他产品的激光雷达产品的销量分别为约54.42万台、51.98万台及2.44万台,分别较2023年度增加约109.6%、113.9%及47.0%。

记者注意到,禾赛科技同样深度布局机器人赛道。今年1月,禾赛科技在CES 2025上发布面向机器人领域的迷你型超半球 3D 激光雷达JT系列,并宣布已开始向客户量产交付。

JT系列可广泛应用于人形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清扫机器人、AGV、港口物流自动化、静态感知等领域。2024年12月,禾赛科技面向机器人市场单月交付激光雷达已超过2万台。

对于2025年发展规划,禾赛科技称,公司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2025年将提升2至3 倍,达120万至 150万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将达近20万台。

谈及激光雷达企业相继布局机器人领域,江瀚表示,激光雷达企业纷纷布局机器人市场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机器人对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感知技术需求日益增长。“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重要的感知技术,在机器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激光雷达企业布局机器人市场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江瀚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