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法式浪漫“混搭”赛博月亮!“灵光璀璨”科技与艺术特别……

时间:

Transparency

4月12日,瑰丽的彩色月球下传来灵动的古典琴音,太古汇里的游人闻声而来,从M层中庭到一楼、二楼中庭的人群像层层推开的涟漪,在“明月”下见证“灵光璀璨”科技与艺术特别项目的启幕。

该项目以中国艺术家王郁洋和法国艺术组合劳伦斯·格拉芬斯塔(Laurence Graffensttaden)的艺术作品为核心,再结合“科技与艺术”主题开展艺术名家对话、AI钢琴演奏会、科技涂料手绘工作坊、先锋现代舞快闪、星际主题市集等一系列兼具实验性和商业度的跨界展演。

中法艺术家共创打破科技和艺术的边界

此次“灵光璀璨”科技与艺术特别项目以中国艺术家王郁洋和法国艺术组合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的经典作品为核心,展开一场跨越物质与数字的对话。

商场各个入口乃至M层中庭上空出现的巨大月球图像,是王郁洋的艺术作品《月》。

王郁洋以宏大的宇宙视角探索宇宙的诗意,并追问人类的命运。通过佩戴装有摄像头的视频眼镜,实时描绘月球,摄像头传输的动态黑白影像让艺术家在完全无色的环境中“盲目”地选择颜色进行创作。只有摘下眼镜后,他才看到这些随机选择而产生的彩色月亮。

法国组合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的作品《法国触觉》(左)与中国艺术家王郁洋的作品《月》系列(右)

“月亮在人类眼里是黑白灰色的,但在其他维度里,它或许是有颜色的。”王郁洋表示,作品背后潜藏着艺术家的文化逻辑,他希望观众像剥洋葱一样,逐层理解关系,从而引发更多思考。

“看见”看不见的世界,探索艺术的“不可预见性”,这是作为艺术家的王郁洋一直在创作的主题。而法国艺术组合劳伦斯·格拉芬斯塔,对于跨越边界的创作同样感兴趣。

他们将心脏科医生的专业科学背景融入艺术创作中,摒弃人类后天形成的视觉信息,直接面对神秘莫测的DNA宇宙。宏观的月球表象与微观的细胞世界并置、对话,呈现不同文化和领域对生命的理解,展现科技与艺术共生的璀璨灵光。

于L3层南玻璃盒展出的《梅莱斯新世界》,正是王郁洋和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登的中法共创作品。作品中的蓝色图像,是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登的细胞;而红色的图像来源于王郁洋的细胞。

法国组合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的作品《梅莱斯新世界》

蓝色和红色的细胞,在作品中组合成为不同的图案,展现出一个多样化的文化共生和融合,也象征着中法之间的友谊。

中国法国工商会常务副会长柏纪言(Fabien Pacory)表示,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为了使中法关系更为密切,艺术方面的交流必不可少。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以科技和艺术为纽带,连通着世界和未来。

王郁洋的彩色月球与商场空间完美融合

观众是艺术的参与者以数字化艺术赋能商业空间

本次“灵光璀璨”项目,除了展出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外,还有他们根据广州太古汇商场空间特色创作的新作品。位于M层的红盒子“融合”厅,同样是由王郁洋和劳伦斯·格拉芬斯塔登同创的作品。

这是一个需要观众共同参与的艺术作品。观众进入展厅,会看到一个奇异的蓝色雕塑。雕塑的形态和特征由王郁洋运用计算机算法,基于法国艺术家创作的细胞视频作品生成。而环绕雕塑四周发着白光的屏幕,同样被进行了改造。观众只有在佩戴上偏光镜后,才能看到屏幕上展现的细胞作品。观众的参与,完成了艺术作品展现的最后闭环。

观众参与红盒子融合厅作品《对话》

“艺术不能是孤岛,观众更不应该站在艺术对面。”策展人沈天舒表示,在数字化时代的趋势下,商业空间、艺术作品以及观众体验等维度都在不断突破。在这一创新表达中,观众不再只是被动的观赏者,而是艺术作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灵光璀璨”项目期间,广州太古汇还将呈现一系列不同维度的跨界艺术衍生活动,实现商业与科技艺术的创新融合。开幕当天,艺术家王郁洋便和国际知名钢琴家宋思衡在“灵光璀璨”现场进行了一场跨界对话。

艺术家王郁洋(左一)与钢琴家宋思衡(右一)在太古汇展开跨界对谈

作为多媒体音乐会的创始人,宋思衡多年来致力于钢琴与其他艺术的跨界创新。他推出了一系列多媒体音乐剧,如结合了日剧元素的《交响情人梦》,融合了舞台剧的《肖邦·爱》以及取材于文学作品的《寻找村上春树》等。

在“灵光璀璨”项目中,他演奏的《新声》被施坦威高解析度自动弹奏钢琴所记录。L3层南玻璃盒展区摆放的钢琴,将精准模拟钢琴家流畅而准确地控制、释放键盘的过程,再现宋思衡当天的演奏过程。

钢琴家宋思衡在广州太古汇演奏

“艺术家应该将作品融入城市生活,尽可能地向城市居民展现时代气息、精神面貌。我们要将多元的艺术活动放在公共空间和平台上,创造开放性的场域与多维度的现场体验。”宋思衡说。

文|记者 梁善茵图|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