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寿光】向春而行 再攀新高|“流量”变“留量” 寿光有底气

时间:

寿光融媒讯(记者 付惠敏)从独特的蔬菜文化到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美丽的自然风光到多彩的民俗风情……近年来,寿光用鲜明的地域特色,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流量”变“留量”也让寿光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愈发充足。

多维度的旅游“宝藏”

寿光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涵盖农业、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的蔬菜大棚旁,暖阳洒下,映照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王先生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村里的变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当被问及农业旅游给该村带来的最大变化时,他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只知道埋头种菜,收入来源单一。现在搞起农业旅游,游客来得多,咱的收入也跟着涨。比如我家的樱桃园,以前樱桃熟了还愁卖,现在游客自己来采摘,供不应求。”

据了解,游客来到该村后,游玩项目十分丰富。“游客可以参观冬暖式蔬菜大棚,了解大棚发展历史和种植技术。还有高科技温室示范园,里面各种先进种植技术让人大开眼界。”王先生表示。

为了发展农业旅游,该村在多方面下足了功夫。“村里的道路宽敞平坦,卫生搞得干净整洁,打造了村史博物馆。为了让游客吃得放心,村里还对农家乐食品安全严格把关,确保新鲜美味。”王先生说。

农业旅游是寿光的一大特色。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拥有世界一流的蔬菜种植技术和规模宏大的蔬菜种植基地。菜博会是农业旅游的一大亮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在菜博会上,不仅有各种精美的蔬菜造型展示,还有最新的蔬菜种植技术和产品的展示与推广。

寿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仓颉汉字艺术馆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讲述了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让游客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双王城盐业遗址群见证了寿光悠久的盐业历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盐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海生态博览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里有大片的沿海防护林、广阔的水域和独特的湿地景观。巨淀湖风景区水域广阔,周边生态环境优美,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民俗文化也是寿光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寿光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草编等独具特色,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寿光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庙会、元宵节的花灯会等,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文旅“热”的思考

近年来,我市的文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旅游交通、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旅游项目也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农业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外,还开发了寿光极地海洋世界等新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据统计,寿光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近年来保持了稳定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寿光独特的旅游魅力。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尽管寿光的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旅游资源整合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寿光的旅游资源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和统筹规划,各个旅游景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如何破局?寿光市一些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林海生态博览园通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升级。园区内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开发了水上运动、休闲垂钓、科普教育等多种旅游项目,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园区注重生态保护,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寿光极地海洋世界则通过创新营销手段,与各大旅行社合作,推出亲子游、研学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家庭和学生群体前来参观。

“为进一步激活寿光旅游市场,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建议寿光市开通从市区到巨淀湖景区的免费公交线路,提升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减少前往景区的交通成本,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家门,亲近自然,促进旅游消费。”日前,在寿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次旅游文化调查中,一位人大代表这样建议。

“我们要抢抓机遇,不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将‘流量’变‘留量’。”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品牌,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不断提升寿光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供给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